■ 本报记者 王碧炜

近年来,中共云南省委提出“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加快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和经营主体倍增,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支持小微企业铺设了宽广的道路,收获了一批既接地气又成效显著的硕果。富滇银行始终坚守“云南人民自己的银行”这一定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支持全省“三大经济”发展,在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展现担当与作为。

精准施策 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富滇银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省委和省政府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的重大安排部署,抢抓园区经济新机遇,围绕云南省“一核、一带、多点”的园区发展空间布局,制定34条支持园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多渠道满足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园区企业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跨境发展、产业升级、数字化经营等方面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力争三年内实现对云南园区经济的金融支持规模提升30%的发展目标,为云南园区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紧扣云南省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规划,富滇银行创新性地建立了“一项目一方案”“一企一策”工作机制。紧密服务云南神火铝业、魏桥创业集团等产业链“链主”企业,同时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了对云南创新合金有限公司、广西桂科院铝业有限公司等链属企业的有力支持。数据显示,富滇银行向这些链属企业投放的贷款占全行制造业贷款投放规模的40%以上。

其中,桂科铝业与富滇银行开展紧密合作后,其控股的云南桂铝铝业有限公司,投资17.5亿元打造的铝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在富宁县竣工投产,该项目达产后年工业产值可达40亿元。后续该公司将联手全国知名科研机构与战略合作伙伴多向赋能,依托云南绿色能源和绿色铝产业规模优势,积极打造绿色先进铝精深加工企业,助力云南绿色铝高质量发展,为中国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富滇银行还充分利用保理融资、票据保贴等供应链融资产品,服务好入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助力打造园区以大企业为龙头、关联产业配套、专业化协作生产的产业集群。这种全链融合的金融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更为云南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经济发展,富滇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2024年7月,富滇银行推出了《富滇银行“上市优企贷”组合产品方案》,并成功实现了该产品项下的首笔贷款落地。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为园区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产品工具,更为富滇银行服务园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富滇银行还通过“五策合一”工作机制,从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查标准、客户营销到考核政策,实现了全方位统一。将园区经济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纳入KPI考核机制,并出台尽职免责管理办法,为营销人员打消顾虑,全力支持园区经济发展。通过“总对总”联动省投资促进局,以“银政联动+总分联动”模式,共同下沉州(市),为文山、红河、楚雄等多个州(市)的园区提供金融支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富滇银行服务园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文山州抢抓国家产业布局调整重大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先后引进了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地。在富滇银行的有力支持下,文山州绿色铝产能达到343万吨,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绿色电解铝产能最大的区域。

截至2024年12月末,富滇银行支持文山园区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3.4亿元。同时,富滇银行还为砚山工业园区、富宁工业园区9000余名员工提供工资代发业务,通过信用卡、聚能贷、云易贷等线上线下产品全方位做好员工个人金融服务。这些举措不仅有力推动了文山园区经济的发展,更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

富滇银行西双版纳分行积极支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给予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亿元授信,用于支持磨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

通过实施高位推动、增强方向引导、丰富金融服务、强化资源保障、形成内外合力等一系列举措,富滇银行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24年12月末,富滇银行对全省园区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4.7亿元,服务范围既涉及招商引资“链主”企业,也覆盖园区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同时,富滇银行还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58亿元,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方面,富滇银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2024年12月末,全行科技贷款余额119.81亿元,较年初新增31.96亿元,增幅为36.38%;绿色信贷余额242.80亿元,较年初增长32.54亿元,增幅为15.48%;普惠贷款余额264.24亿元,较年初增长47.16亿元,增速为

21.73%。

金融之笔 谱写文旅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云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一文旅IP。在这波发展浪潮中,富滇银行以其独特的金融视角和深厚的本土情怀,积极投身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用金融的力量为云南文旅的持续繁荣“添砖加瓦”。

富滇银行始终关注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审视文化旅游的图景时,富滇银行以大历史观为指引,深刻认识到文旅产业不仅是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跨周期调节、扩大内需的关键引擎。因此,富滇银行将文旅金融视为未来业务发展的优先级和关键项,出台《富滇银行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从战略动员到资源配置,全方位布局文旅金融市场。

面对文旅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难题,富滇银行主动服务、精准施策。一方面,支持大型企业盘活存量文旅资源,加强轻资产运作转型,助力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另一方面,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度,主动减费让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截至2024年12月末,富滇银行文旅金融融资余额达到268.68亿元,较年初增长8%,有力解决了文旅企业融资难、费率高的问题。

同时,富滇银行会对文旅产业优先倾斜信贷资源,适当上调涉旅授信业务审批权限,给予特别授权;对涉旅项目,在现行指导定价基础上,公司类贷款下降20BP优惠。2024年,富滇银行对文旅类市场主体和客户减费让利达到1.62亿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金融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为了激发文旅市场的活力,富滇银行不断加大对涉旅产品模式创新及运用的激励力度。支持全省旅游大环线建设,在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保山等重点区域设立特色文旅支行,明确专营机构特殊支持政策,夯实跨业务协同机制,创新专有金融产品。同时,单列涉旅产品创新的专项绩效配置和文旅支行的涉旅金融KPI绩效考核指标及挂价奖励政策,为文旅市场

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富滇银行丽江分行坚持“文旅银行”定位,从支持文旅产业发展、支持泸沽景区提质改造和五A创建出发,为丽江泸沽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一揽子融资方案,计划分五年给予丽江泸沽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亿元融资支持,其中2024年已审批投放6亿元。

富滇银行通过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协同联动,积极跟进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对环线高速公路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旅主体的信贷支持,助力打通文旅发展的“主动脉”。

在畅通区域文旅金融服务微循环方面,富滇银行网点已基本覆盖省内重要景区所在州(市),并通过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点、优化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文旅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以州(市)、县(市、区)、乡(镇)为支线,聚焦当地文旅资源、产业和客群特点,采取“一地一策”“一户一策”服务模式,提供专属文旅特色服务。

依托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富滇银行充分发挥跨境金融优势,积极构建边境游、跨境游金融服务体系。围绕周边国家跨境黄金旅游环线,依托本行沿边分支机构、老中银行以及中老、中越、中缅跨境服务体系优势,为出入境游客提供小额本外币兑换、购汇、消费退税等跨境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针对周边出境游客发行泛亚IC卡,给予免收境外取款手续费等优惠,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为了更好地满足文旅产业的融资需求,富滇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守护好旅游金字招牌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与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中酒店民宿数据相结合,推出新版“金旅贷”产品。该产品可通过线上办理,进一步简化了贷款流程,提高了贷款效率。截至2024年12月末,升级后的“金旅贷”授信319户、金额1.75亿元,实现全省15个州(市)覆盖。

在大理这一文旅重镇,富滇银行更是以“金旅贷”为突破口,抢抓大理旅游市场复苏火爆的重要机遇,持续提升产品服务质效,优化民宿经营营商环境。依托大理丰富的绿色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围绕巍山、剑川、大理古城三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挖掘旅游资源,擦亮产品招牌,做活旅游金融。截至2024年12月末,富滇银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累计投放“金旅贷”99笔、金额共计7084万元,“金旅贷”已成为富滇银行大理分行“五朵金花”普惠产品新的增长极。

普惠金融 赋能乡村振兴

富滇银行把普惠金融视为战略规划的重点,政策设计不断优化,信贷供给力度持续加大,《富滇银行关于推动建立普惠金融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应运而生,普惠金融考核指标权重跃升至10%以上,内转价格下调,产品定价策略持续优化。此外,《富滇银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方案》的发布,从顶层设计到长效机制构建,从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到强化保障支撑,从四大方面明确了23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机制建设日益完善,产品开发、队伍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持续精进,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监管评级跃升至二A级,实现了五级跨越。

富滇银行以普惠金融为笔,书写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壮丽篇章,绘就了一幅幅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壮美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富滇银行始终秉持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将金融服务下沉至田间地头,为云南省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云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云茶、云花、云菌、云药、云果、云蔬、云牛等一系列高原特色农业。富滇银行紧抓这一优势,创设了乡村振兴专属产品——“云农贷”。该产品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贷款流程,为“三农”经营主体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截至2024年12月末,“云农贷”已累计投放188.5亿元,惠及农户农企14.81万户,贷款余额达到64.19亿元,在云南省的16个州(市)、64个县域实现了全面覆盖。

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富滇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落实《关于金融服务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了《富滇银行关于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每年支持肉牛养殖户不低于1000户、力争3年内贷款规模提高2倍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综合成本、创新专属金融产品等10条重点工作措施。通过积极探索“活体抵押”模式,富滇银行已成功为1971户肉牛养殖户提供了5.75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难题。

为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富滇银行在嵩明县率先试行整村授信业务。通过“产品标准化、流程标准化、行为标准化”的网格化推进方式,富滇银行深入村居,通过村情摸底、准入核查、村委会联动等标准化流程设计,为村居整体居民提供了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12月末,已成功为多个村居办理了整村授信,累计投放金额202万元。

结合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这一特点,富滇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持续开发特色普惠金融产品。如“茶咖贷”支持普洱边境少数民族脱贫致富,“金艺贷”助力白族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云菌贷”则推动了迪庆藏族自治州松茸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定制化产品不仅满足了民族地区的金融需求,更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金融支持和美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为落实乡村“五大振兴”要求,富滇银行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有效方式。同时,制定了《富滇银行关于支持云南“三大经济”若干措施》,充分发挥地方法人机构综合服务、差异服务、灵活服务优势,不断提升对“产业强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能力。

在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富滇银行采取加速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构布局的方式,在57个云南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30个县设立44个网点,覆盖率达52.63%。紧密对接乡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富滇银行推出了包括“乡村振兴借记卡”和“乡村振兴信用卡”在内的多项惠农专属产品,并配套了8类15项减免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激发了乡村经济活力。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富滇银行还积极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在全省设立的448个普惠金融服务站(含惠农支付点),富滇银行深入乡村振兴示范村、绿美乡镇(村)建设一线,围绕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乡村旅游特色线路、乡村旅游聚集区、农文旅融合示范点等重点项目,加强金融支持,推动乡土景观与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民俗节庆、生态康养、亲子科普等活动有机结合,助力农文旅产业不断壮大。

为有效拓宽小微企业资金来源,富滇银行成功发行了“三农”专项金融债券10亿元,并运用了支小再贷款58亿元。同时,落实好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续接政策,确保支持力度不减、质量不降。在完善普惠金融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方面,富滇银行坚持单列普惠金融专项信贷计划,将普惠金融考核指标权重提升到10%以上,并持续下调普惠金融内转价格。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更推动了普惠金融事业的持续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及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富滇银行正稳步迈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截至2024年12月末,规模指标站上历史高点,资产总额达4059亿元,较年初增长318亿元,增幅为8.52%;各项存款2797亿元,较年初增长201亿元,增幅为7.76%;各项贷款2260亿元,较年初增长130亿元,增幅为6.08%。拨备覆盖率202%,增长16.81%。

新的一年,富滇银行将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服务支持“三大经济”发展,深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金融供给能力,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贡献金融力量。